Radio Italia Cina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引海外出版人关注

di Redazione pubblicato il 16 Giugno 2023

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作为北京图博会主办单位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今年继续在会场开设“中国作家馆”,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承办,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促进全民阅读、推动中外作家交流对话。这是自设立以来,中国作家馆持续12次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亮相,成为北京图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国作家馆”主宾省为湖南省。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

15日上午,“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出席开馆仪式并为“中国作家馆”开馆。开馆仪式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向伟主持。

吴义勤在开馆仪式上致辞

吴义勤在代表中国作协的致辞中表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时期各项规划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作协始终坚持“做人的工作”,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勇毅向前,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开局良好、聚力推进;“中国文学盛典”品牌效应初显,蓄势待发;“作家活动周”成功举行,凝聚力日益提升;文学“跨界破圈”成效显著,潜力彰显;与芒果TV等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成果可期;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以及“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影响日隆,文学走出去步伐加快……各项创新性、开拓性举措呈现出稳中有进、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开局破题,推动新时代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焕发出新气象。

2022年,“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在湖南举行。今年5月,“做人民的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在湖南举办。吴义勤表示,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也是文化大省、文学重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有广泛影响力的佳作,为中国文学的丰富、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湘军”始终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相信通过主宾省的展示,湖南作家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吸引更多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南文学、热爱湖湘文化。

杨浩东在开馆仪式上致辞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三湘大地孕育过蔚为大观的文艺经典,“山有魂、水有灵、人有情、文有脉”。杨浩东在致辞中谈到,湖南积极参与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攀登文艺作品、文艺人才两座“高峰”上迈出新步伐,湖南文学再次崛起,加快了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步伐。此次湖南作为“中国作家馆”主宾省,对于推动湖湘文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宋向伟主持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结束后,由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海外版权推介座谈在“中国作家馆”举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入选作品《白洋淀上》作者关仁山、《热雪》作者王松结合作品内容与自身创作心得与现场读者倾情分享,并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洪涛对谈,就新时代文学的创作成果、作品特质、传播方式等方面深度交流。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总编辑张亚丽,副总编辑颜慧、王松以及湖南主宾省相关嘉宾出席活动。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李壮主持。

6月15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海外版权推介座谈会在“中国作家馆”举行

作为一部全景式抒写新时代山乡百姓生活的厚重之作,《白洋淀上》是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白洋淀渔民王永泰和他三个儿子王决心、杨义成和王德为核心展开的命运故事。在这部书写新时代雄安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长篇小说中,作家关仁山着重塑造了王决心、乔麦等人物,他们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走向广阔的时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新人。

关仁山畅谈《白洋淀上》创作心得

关仁山说,创作《白洋淀上》是他对自己书写的一次重新认识与全面打开,这部小说试图采用的全景式视角,要求他在写作时纵横交织地全面体验生活,了解一切与人物命运相关的故事。“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才能写出新时代中国的巨变,以及新时代中国人的气质。”同时,如何让海外的读者正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也是作家必须肩负的使命。关仁山认为,在现实生活的巨变中,人是最重要的。劳动人民的新生活不断发展且富有生命力,值得每一位中国作家用心用情用力地书写,并积极地向全世界读者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

王松畅谈《热雪》创作心得

继《暖夏》之后,作家王松又创作了《热雪》,书写新时代乡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以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用文学的方式全面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历史进程。《热雪》以传统的评剧为引,聚焦新时代乡村新人物,尤重对回乡青年群像的生动刻画,同时还塑造了“中间人物”和“落后人物”在时代大潮中心态和思想意识的改变。王松说,新时代山河壮阔、山乡巨变,时代要求作家用中国方式来讲述中国沃土上的中国故事。《热雪》真实表现新时代山乡巨变中的人与事,在写作过程中,王松深切感触到中国乡村中蕴含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质,文化的“胎记”决定着具体地域的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思维逻辑方式乃至语言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也就又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走向生活深处的路径。”王松说,源于传统文化的文学气质沉睡已久,而新时代的巨变正在将传统文化不断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间重焕生机与光彩。

刘洪涛介绍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情况

刘洪涛以湖南乡土文学传统为例来说明自己对“山乡巨变”创作的看法。“湖南乡土文学有两个传统,一是沈从文传统,一是周立波传统。这两个传统交替发生影响,共同塑造了湖南乡土文学的基本面貌。”刘洪涛认为,湖南乡土文学的两个传统内在联系,共同见证了百年乡土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乡土书写的与时俱进、常写常新。刘洪涛认为,新时代中国作家书写“山乡巨变”,应清晰地意识到文学传统的内涵与肌理,并在此基础上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获得更大的历史纵深,真正把握新时代新乡土的脉动。

李壮主持座谈会

多年来,刘洪涛长期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曾主编出版大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丛书”。刘洪涛认为,传播到海外的中国当代文学始终面临着“异质性”问题的根本性挑战,这体现在文化、意识形态与世界文学体系三方面。面对这种异质性的挑战,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翻译家与文学编辑和组织工作者一道努力提升当代文学海外影响力,已经卓见成效。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成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创办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几十年间翻译出版大量新中国文学作品,形成了由国家力量主导的译介和海外传播模式,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模式的有效性。

海外出版人关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

海外出版人关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品

刘洪涛说,“中国当代文学是一种文化力量,而文化是能够改变观念和现实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在异域空间的力量投射,它以创造性的力量和多种多样的形态参与到了世界文学的创造中,“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从中国走向世界,也将继续以引导性的力量凝聚、组织、化合地域文化和洲际文化,并最终成功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sohu.com

Right Menu Icon
Send this to a friend